社會價值觀究竟是怎麼樣?
到底什麼是應當?什麼是不應當?
咱們身邊的汙染愈來愈嚴重了
可是有多少人想過如何善後?
垃圾們該何去何從?
房子、車子這種單價高利潤也高的東西
很多人拿它們來炒作
一部車子外表光鮮亮麗
買不到幾年裡頭卻鏽光了
或是時常要維修(真是鏽得精采、修得痛快)
買間公寓
住不到幾年卻牆壁龜裂、屋漏、水管不通
這些都是坊間常見的問題
最後誰來解決?
通常是消費者認虧...
虧的不只是金錢
還包括精神、壓力、生活品質、健康、安全...等無形的資產
錢跑哪去了?不肖業者帶走了
國有土地~
該賣掉換錢讓企業圖利?
還是做些有利於全民的用途?
國營企業~
該汲汲營營於海削人民?
還是做些有利於全民的經營?
台灣至今
仍是民智未啟、民風貪腐的情形
許多人為了眼前的棉花糖
而捨棄了未來數倍於此的收穫
至於我們該做什麼呢?
在台灣
首要的目標就是先學會掙錢
沒錢生活就有問題
生活有問題就得想辦法掙錢
這是個無窮回圈
在掙了錢之後
才有機會過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杯乾淨的水值多少錢?
原本乾淨的溪水、雨水、井水、泉水,不用錢
而現在為了喝乾淨的水
必須要付出多少成本?水機?瓶裝水?
一碗白米飯值多少錢?
原本農業社會這值不了什麼錢
現在包裝米一公斤多少錢?
一塊土地值多少錢?
原本人人有塊土地的時代,它不值多少錢
現在資本家炒作、財富集中
多少人能買得起一塊土地?
(當年行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的立意何在?土地國有是有遠見的)
全民健保?受益的是誰?
原本是該保障窮人的制度
卻因窮人保不起、一般人濫用
讓醫藥界削翻天了
其實,我們的生活是如此廉價的
只要付出應該的勞動力
就應該有相對的收穫
過去,在一個新的地方
圈起一塊土地
撘起一棟房子
釘幾張桌子、椅子
一座房舍就此大功告成
在院子裡
種些稻米、水果、青菜
養幾隻雞、幾頭牛、幾匹馬
食、衣、住、行都完成了
一個好的住宅區
是不需要工廠、人潮、大量的人造品及汙染的
只需要一棟與自然結合的住宅
一個院子
一塊空地
幾戶人家
幾棵大樹
跟一條寬敞的大馬路以便與外界聯繫
原本
這個緯度的生活是不需要冷暖氣的
只是有人用了
其他人迫不得已只好跟著用了
漸漸地
能用的人都用了
而沒有能力用的人
也永遠沒機會用了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