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每個人剛出生時,他們的本質都是良善純真的。

而且資質和個性其實相距不遠,只是接受不同的環境與教育,使得習性逐漸不同。



心靈小語: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雖然孔子沒有說明人的本性是善或是惡,但是,孔子

十分重視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人在呱呱墜地之後,性格其實相去不遠,只是受到家庭

、教育以及社會狀況的影響,因此,要使一個人成為可造之材,就必須從小注意,改正

其偏差行為,絲毫不容鬆懈。



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人如果不接受教育,良善的本質就會喪失,不良的習氣便逐漸取而代之。因此教育子女

的方法,要讓子女懂得尊親的道理與生活技能,使他們能在社會上立足。教育子女的原

則貴在專一,也就是以孜孜不倦的態度感化他們,使子女不致荒廢了學業。



心靈小語:

既然知道環境對每個人的重要性,便要時時警惕,因為社會上有太多誘惑,稍有不慎,

就可能誤入歧途,因此要從小注重子女的行為,並以教育匡正其行為,不僅如此,還要

知道教育子女的方法,因材施教,不能灌輸制式化的教條,使子女適才適性的發展,將

來能成為有用的人。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



孟子的母親很注重教育,曾經為孟子選擇良好的環境而三度搬家。孟子年齡稍長以後,

在外求學,有一天突然逃學回家,孟子的母親為了此事,將織到一半的布剪斷,藉此告

誡孟子不可半途而廢。



心靈小語:

孟母三遷和當機立斷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孟子的母親很重視環境對子女的影

響,不惜三次遷居,以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事後證明,孟母的苦心沒有白費;另外,

孟母見到小孩逃學,能以機會教育取代打罵責罰,更是後世教育的典範。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子有方,他的五個兒子竇儀、竇儼、竇侃、竇◎、竇僖,後來都

成了宋朝的名臣。

父母只知一味呵護,不知教育子女,使他們誤入歧途,這是為人父母的過錯。老師只會

教授書中的字義,不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養成偷懶、貪玩的習慣,荒廢課業,這是老

師的過錯。



心靈小語:

良好的教育對一個人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父母和老師都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則可說是

幫助子女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但是這還不夠,必須持之以恆,時時觀察子女的言行,看

看是否有異,以找出問題的根源,這才是老師和父母的當務之急。課業固然重要,注重

子女的人格的發展才是根本之道。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學生的本分就是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如果因一時的懶惰而不努力,這是不應該的。年

少的時候蹉跎光陰,一事無成,等到年老該怎麼辦呢?

玉石若不經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人若不努力學習,就不懂做人處事的道理。



小靈小語:

俗話說得好:「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個人自出生便開始學習,這是基於生存

的本能。如果不學習,就無法生存。等到本能具足之後,又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有些知

識似非人類生存所必需,為何還要辛苦學習呢?這就是人與禽獸不同之處。禽獸完全依

照本能生存,因此只須學習捕獵求生存的技巧,人類除了求生存,還有文化,因此,文

化就是人與獸類最大的區別,如果不努力學習,人與禽獸有何不同?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人在年少的時候,應該多親近良師益友,向他們學習禮儀,以提高自己的學問和修養。

漢朝人黃香九歲就知道孝順父母,夏天替雙親把床搧涼,並驅趕蚊蟲,冬天先以自己的

體溫使被褥溫暖,這種事蹟應該讓大家都知道,以表揚孝行。



心靈小語:

良師益友對子女的人格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力,良師教導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生活的

技能、還有治理國家的方法;益友激發我們向善,幫助我們解決困難,因此慎選良師益

友,就等於選擇光明的前途。此外,孝順父母則是基於感恩的道理,若無父母的養育,

我們就不能正常長大成人。總之,在家靠父母養育;在學校靠師長哉培;踏出社會以後

,與朋友相互扶持,人生三大階段,三者缺一不可。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漢孔融,年僅四歲就懂得謙讓的美德,把大梨讓給兄長。尊敬兄長是從小就應該培養的

美德。

為人處世,首先要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再來才是讀書識字,增廣見聞,充實學問

,如此自然能減少錯誤。



心靈小語:

家庭是人格發展最重要的階段,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再輔以學校教育,才能培養人格

健全的國民,擁有健全的人格,才會有和樂的社會。所謂家和萬事興,就是最好的說明

。要怎麼做才能促進家庭和樂?首先就是孝順父母,再來就是友愛兄弟姐妹。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數字的順序是從一開始,從一進到十,從十進到百,從百進到千,從千再進到萬。

宇宙間有三種最重要的事物,叫做天、地、人。天地間代表光明的東西是日、月、還有星

辰。



心靈小語:

凡事都是由少而多,由簡而繁,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和態度也不例外。所謂登高必自卑,行

遠必自邇。必須靠平時的累積,按部就班的程序,才能將所學的知識完全吸收。不致以管

窺天,一知半解。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君王聖明,臣子賢良;父親慈愛,子孫孝順;夫婦和順,這三種關係是維繫國家安定的繩

索。



心靈小語:

所謂三網的本義,就是要人人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君王的要英明果決,做臣子要以才能輔

佐君王治理國家,父母要愛護子女,子女要教順父母,夫婦要和樂相處。總之,君臣、父

子、夫婦,是最重要的三種倫常關係,維繫社會安定的要素,缺一不可。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種季節,這四個季節不停的運轉。

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合稱四方,這四的方位分別與中央相應。



心靈小語:

易經繫辭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個世界不停的運轉,不斷的變化,才能孕

育出新的生命與事物。人們也應該效法天地運轉的精神,努力不懈。然而,除了努力之外

,還能不失方向,才能了解人生不斷的努力的意義。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古人認為,天地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所組成。這五種元素之間有著相生與相

剋的關係。透過這五種元素,可以產生出更多不同的事物。



心靈小語:

所謂的五行,是由陰陽衍生出來的,由五行的變化組成不同的事物。這是屬於物質的元素

,說明了物質之間有相生相合,也有相剋相沖,但是大體觀之,則為和諧有序的關係,這

樣才能化生萬物。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仁、義、禮、智、信,合稱五常,是五種維持社會安定的常理,決不允許紊亂混淆。



心靈小語:

現在的國家為了維持國內的安定,制定許多繁複的法律來規範百姓,懲治或嚇阻心存僥倖

的人,以保障安分守法的國民。而這些法律的制定便是以仁、義、禮、智、信五種常道。

只要每個人都能實踐這五種常道,自然不必擔心觸犯法網了。



稻梁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稻子、高粱、各種豆類、小麥、小米、穀子,這六種糧食合稱六穀,是人類的主食。

馬、牛、羊、雞、狗、豬,是人類飼養的六種家畜。



小靈小語:

農業是立國的根本,絕對不可忽視。雖然現在已經是工商業社會,農業的重要性依舊不言

可喻。因此愛惜我們擁有的資源,是很重要的課題。除了重視農業的發展,更須注意環境

的保持,尤其是國土過度開發之後,造成自然環境的反撲,造成的傷害,實在不可輕忽。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歡喜、憤怒、哀傷、快樂、愛好、厭惡、欲望,是人類最主要的七種情緒。

笙、竽、塤(形狀像雞蛋,有六孔的樂器)、鼓、柷敔(打擊樂器)、磬、鐘、琴、簫,是八

種主要的樂器。



小靈小語:

音樂可以陶冶性情,安定人類的情緒。雖然人類的情緒會因外在的人事物而波動,產生各

種不同的反應,但是藉由音樂的安撫與洗滌,心靈也可得到安定。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傳。



按自己的輩分由上排列是父親,父親的父親叫祖父,祖父的父親叫曾祖父,曾祖父的父親

叫高祖,以上是自己的直系長輩。

從自己由下而排是兒子,兒子的兒子叫孫子,孫子的兒子叫曾孫,曾孫的兒子叫玄孫。



小靈小語:

倫理觀念是中華民族固有的美德,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傳統觀念都特別重視輩分之間的

稱呼,從我們對親屬的稱呼,便可略知一二。因為我們重視倫理,因此每個輩分之間的關

係都要分清楚,這也是國與家安定的基礎。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此十義,人所同。



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合稱五倫。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友、弟恭、朋

誼、友信、君敬、臣忠,這叫做十義,如果每個人都能遵守十義,社會將更加和樂。



心靈小語:

五倫說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十義則說明這五種關係之間應盡的本分。如果每個人都能做

好應盡的本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社會將更加安樂,國家何愁不富強?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初學啟蒙的兒童,首先要注意書中字詞的解釋及含義,再來就要瞭解古書詞句的解釋,還

要弄清語句的停頓和結束,以便他們誦讀。

學習一定要從基礎開始,按部就班,才不會白費工夫。剛進學校的小孩,可先從朱熹輯錄

的《小學》開始,再讀《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



心靈小語:

為學之道,雖然不可拘泥於字句的意義,但也不能不求甚解。了解經典的意義之前,必須

先弄清字句的意思。因此章句訓詁十分重要。另外,研習經典也講求順序,不可隨意取來

研讀。必先具備章句字義的基礎,才能開始讀朱子輯錄的四書,這樣才不會誤解古聖先賢

傳授的至理。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論語》總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夫子的言行而編成的。

《孟子》總共有七篇,專門闡述與發揮孔老夫子的仁義思想。



心靈小語:

論語的內容記載至聖先師孔子的言行,大致以仁為中心思想,再經由孟子的闡述,確立了

儒家的思想與學說。事實上,許多思想或學說都有類似的情形,例如道家的始祖老子,只

留下五千字的著作,莊子再加以發揮,才能使老子的無為思想真正為人所接受。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中庸》一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所謂不偏不倚的道理就是中庸,也是無可改變的真

理。

《大學》一書是孔子的弟子曾參所作,從修身、齊家,到治國,平天下,闡釋一個人由內

而外的修習步驟,內使家庭和樂,外則安定國。



心靈小語:

做人的道理不可太極端,最好合乎中庸之道,但這與鄉愿不同,還是要講究原則。先守住

中庸的原則,便可從自身的為人處世著手,再來則是將家庭治理好,最後才是兼善天下。



《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古代學子讀書的順序是,先讀通《孝經》的意義,再熟讀《四書》,然後才可以研讀《六

經》。

《詩經》、《尚書》、《易經》、《周禮》、《禮記》、《春秋》,這六部書合稱六經,

是古代求學之人必須研讀的教材。



心靈小語:

讀書的方法必須循序漸進,由於古代的學子讀聖人書,目的是要做個德行完美的聖人,所

謂百善孝為先,所有美德都是從孝道開始,因此先讀孝經,然後再研讀其他的聖賢之書。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易經有三種版本,《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它們都詳細的闡述了易經的道理





心靈小語:

易經的道理包含甚廣,有卜筮的學問,也有哲學的道理,不論是何種易理,其實它們的學

問都是殊途同歸的。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尚書的內容可分為典、謨、訓、誥、誓、命,六個部分。「典」是帝王受命的文書;「謨

」是大臣協助帝王的文書;「訓」是大臣訓示,勸諫君王的文書;「誥」是訓誡勉勵下屬

或百姓的文件;「誓」是帝王告誡將士、誓師,或宣示信賞必罰的言辭;「命」是命令,

任命,的文書。



心靈小語:

尚書是記載上古時代的制度或官方文書的經典,分成六大部分,從尚書的記載可以明白上

古時代的典章制度,以及當時的帝王與臣子的關係,可說是中國最古老的史書。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周公作《周禮》,為周朝確立了封建制度,分設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制度因而分明,國家因此得到治理。

漢朝人戴德、戴聖分別注述聖人之言,完成《大戴禮記》與《小戴禮記》,詳備的記戴古

代的禮樂制度與教化。



心靈小語:

一個朝代或國家要長治久安,必須有良好的典章制度。周公為周朝制禮作樂,確立尊卑貴

賤,使百官與百姓易於遵守,開創周朝八百年的國祚。由此可知制度對國家的重要性。後

來戴德、戴聖又作了禮記,除了制度之外,再加入進德修業的道理。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詩既亡,春秋作,寓褎貶,別善惡。



詩經的內容包含國風、大雅、小雅、和頌四個部分,合稱為四詩,分別用來教化、諷刺、

宴飲和祭祀,值得學子諷誦。

詩經因戰亂而亡佚,孔子作春秋,一字一褎貶,亂臣賊子因此而懼,辨別善惡忠奸。



心靈小語:

《詩經》和《春秋》同屬六經,詩經有不少敘述男女感情的篇章,也有譏訐時政的詩章;

春秋寓褒貶於字句,亂臣賊子懼。以此觀之,評議時政不見得要明白露骨,微言大義有時

更能引發共鳴。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糧。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闡述春秋經義的書至少有三種,其中最著名的是《春秋公羊傳》、《春秋穀糧傳》、《春

秋左氏傳》,合稱春秋三傳。

明白經典的真義之後,再讀諸子百家的著作,選擇其中的精要言論,並將其中有益於治國

處世的內容記下。



心靈小語:

古人讀書十分講究循序漸進,自從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中國的學術便一直以儒

家思想為主流,因此讀書大多先研究經典,行有餘力再研究其他的學說。如此才能真正得

到其他方面的知識。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古代諸子百家之中,最具有代表性著作的五個,分別是:戰國時代荀況的《荀子》,西漢

揚雄的法言,隋朝王通的《文中子》,春秋李耳的《老子》,戰國時代莊周的《莊子》。



心靈小語:

《荀子》、《法言》、《文中子》都是發揮儒家思想的著作;《老子》、《莊子》則屬道

家無為的思想,自春秋戰國以來,儒家與道家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思想,這兩種思想也經

常交替出現,每當戰亂之後,道家思便開始興起,等到國家政治上了軌道,儒家思想又開

始應運而生,其實諸子百家都有優缺點,可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六經和諸子百家之言讀通了,可以再研讀歷代的史書。史書中記載歷代興衰治亂之道,以

及各代從開國到亡國的始末,能讓我們從史實中得到教訓。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上古時代的伏羲氏首創文字,神農氏教民耕種,先民賴以生存。黃帝發明養蠶、音律、醫

學等,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會稱三皇,是上古時代的帝王。



心靈小語:

伏羲氏、神農氏、黃帝,被後世稱為三皇,因為他們對中華文化有開創性的意義。伏羲氏

畫八卦,為中國文字的起源,並教人畜牧的方法,從此進入畜牧時代;神農嘗百草、教人

耕種作物,從此進入農業時代;黃帝發明養蠶、音律、指南車等,成為中原民族的共同祖

先,因為他們對民族有十分卓著的貢獻。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上古時代的堯舜,合稱二帝,他們都是愛民的君主,實行禪讓政治,後世稱為盛世,一致

稱堯舜為聖君。



心靈小語:

堯舜實行禪讓政治,傳賢不傳子,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實在難能可貴,後來的君主都把大

位讓給自己的後代,更顯出堯舜二帝的偉大,因此孔子言必稱堯舜,就是稱讚他們這種天

下為公的觀念。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夏朝的開國君主為大禹,商朝的開創者為商湯,加上周文王、周武王合稱三王。

從夏朝開始將王位傳給兒子,以天下為自家所有。經歷四百年後,夏朝終於滅亡。



心靈小語:

自從大禹將君主的大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以後,家天下的局面開始成為慣例,傳子不傳賢。

家天下的壞處是子孫難免不肖,不肖子孫繼承大位,將危及百姓的身家性命,以及國家的

安危,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就是歷朝歷代一直重演的史實。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商湯弔民伐罪,消滅了無道的夏桀,建立了商朝,國祚六百四十四年,傳到紂王,因暴虐

無道而使商朝滅亡。

周武王消滅商朝,建立周朝,歷經八百餘年,是中國歷時最長的朝代。



心靈小語:

當子孫不肖,國君無道,百姓期待一旅弔民伐罪之師,推翻暴虐無道政權。為政者當思百

姓的需要,為百姓謀萬代之幸福,商湯與周武王推翻夏桀、商紂的暴政,實在是為百姓謀

萬代的幸福,因此能流芳百世,讓後人稱頌至今。



周轍東,王網墜,逞干戈,尚游說。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周平王將國都東遷至洛陽,從此王綱不振,王令難以下達,諸侯互相侵伐,游說之士到處

奔走,逞其口才,挑起戰爭。

從春秋到戰國,諸侯勢力崛起,其中最強的諸侯有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楚莊王),以及戰國七雄(齊、楚、秦、燕、韓、趙、魏),周王室因而日漸衰弱





心靈小語:

春秋、戰國時代雖然王網不振,周天子威望日漸衰落,卻造就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成為中

國思想最輝煌的時代。儒、道、墨、法、名、陰陽等各家思想紛紛興起,並對後世產生十

分重大的影響,由此看來,苦難的時代也是思想最活躍的時代。



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秦國王室姓嬴,用武力兼併六國,傳到二世胡亥,因人民不堪暴政,揭竿而起,繼而演變

成楚漢相爭。

漢高祖擊敗楚霸王項羽,建立漢朝。傳到漢平帝時,被孝元皇后的侄子王莽奪取帝位,建

立新朝。



心靈小語:

朝代的興替就像一場接著一場的戲局,前一場才剛落幕,後一場就緊接著上場,秦始皇挾

著強大的軍事力量滅掉六國,又以嚴刑峻罰控制百姓,所謂暴政必亡,企圖以高壓手段統

治國家的政權,終將遭到人民的唾棄。



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漢光武帝劉秀消滅王莽,建立東漢,經歷十二帝,傳到漢獻帝,從漢高祖劉邦開國,至漢

獻帝被魏文帝所篡,總共經整四百二十五年。



心靈小語:

漢朝為王莽所篡,其後漢光武帝劉秀推翻王莽,建立東漢,為漢朝延續十二代的國祚,史

上號稱光武中興,延續祖先的帝業。



蜀魏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大勢力崛起,形成魏、蜀、吳

三國鼎立之勢,最後三國被司馬氏的西晉取代,後來又有五胡十六國與東晉。



心靈小語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引發黃巾之亂與群雄割據,最後

演變為三國鼎立的局面。究其致亂的原因,不外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因此,如果希望國

家能長治久安,必然與主政者有關。主政者若能勤於政事,任用賢能之人,還怕國家不能

強盛嗎?



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東晉滅亡之後,形成南朝與北方五胡十六國對峙的局面,史稱南北朝,南朝經歷宋、齊、

梁、陳四個朝代,都以金陵(即南京)為國都。



心靈小語:

南北朝是中國局勢最混亂的時代,南方的南朝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人們處在混亂的時代中,只能求得自保。為政者當思百姓疾苦,勿使國家陷於離亂的局面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



自從北魏統一北方,到西元五三四年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後來東魏被北齊的高歡所取代,

西魏被宇文泰所取代,建立北周。



心靈小語:

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曾經大力施行漢化政策,後來北方又分裂為東西二方。這時已經是南

北朝的末期,國家仍未統一,但已露出一線曙光。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到了隋文帝楊堅一天下,建立隋朝。隋文帝之後,隋煬帝楊廣繼位,暴虐無道,致使天下

大亂,後來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隋的天下只傳到煬帝,即告終止。



心靈小語:

南北朝的亂局最後被楊堅所統一,建立隋朝。隋文帝楊堅死後,隋煬帝即位,荒淫暴虐,

國家度過了短暫的安定之後,又開始陷入混亂,再度證明國君對政局的影響力。隋文帝勵

精圖治,造就開皇之治的盛世,隋煬帝荒淫無度,國家立刻陷於混亂,隋文帝和隋煬帝只

隔了一代,結局卻判若雲泥。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唐高祖李淵舉兵反抗隋朝暴政,統一天下,建立唐朝。唐朝經歷二十代二百八十九年,最

後被梁朝的朱全忠所滅。



心靈小語:

隋朝為唐高祖李淵所滅,建立唐朝的盛世,然而,再美麗的花朵也有凋謝的時候,唐朝最

後還是由盛轉衰。徵諸史實,物極必反的道理不斷的重演,不能因一時的榮景而志得意滿

,為政者應當引以為戒。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唐朝滅亡以後,歷經梁、唐、晉、漢、周,合稱五代,這都是有原因的。



心靈小語:

五代相繼的兼併與取代,其實是唐朝的藩鎮割據的延續。原因是唐朝的節度使逐漸壯大,

可見地方制度的重要,萬一中央政府的命令不能下達地方,很容易造成分裂的局面。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趙匡胤策動陳橋兵變,取代後周,建立宋朝,加上後來的南宋,共歷經十八代帝王,在這

段期間,宋朝分別與北方的遼、金形成南北長期混戰的局面。



心靈小語: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杜絕五代軍人擁立皇帝的風氣,採取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抑制武將的

發展空間,使得宋朝武力積弱不振,造成邊患不斷,遼、金、元相繼興起,可見基本國策

對一個國家的影響。



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

蒞中國,兼戎狄,九十年,國祚廢。



遼國與金國後稱帝。元世祖忽必烈消滅金國,建立元朝,又滅南方的宋朝,建立了兼含多

種族的大一統帝國。統治中國八十九年間,各地農民起義反抗元的暴政,國勢因此日漸衰

弱。



心靈小語:

元朝從一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最後中原政權又被明太祖朱元璋推翻,最主要原因是有嚴

重的種族歧視。當一個少數族群統治多數族群時,對種族的處理態度必須十分謹慎,只能

懷柔、高壓並用,元朝不能體悟這個道理,致使漢人起而反抗,最後推翻元朝政權,此為

預料中的事。



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遷燕京,十七世,至崇禎。

權閹肆,寇如林,至李闖,神器焚。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年號洪武,建都金陵(南京)。到了明成祖朱棣,將國

都遷至燕京(北京)。傳到第十七代的崇禎皇帝,政治混亂,內有宦官把持朝政,外有流寇

做亂,最後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心靈小語:

明朝中葉以後,政治開始混亂,表面看來似乎是閹宦專權,實際卻是君主過於荒唐。明朝

的中央集權制度,將所有大權都歸於皇帝,宰相無輔佐之權,君主英明,則國家安定;萬

一君主昏庸,大權將旁落於小人,明朝就這樣失去了大好的江山,國家制度的建立,豈可

輕忽?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清太祖努爾哈赤,身負天命,建年號天命,傳到了清世祖,清兵入關,平定四方的烽煙,

擊敗李自成,從此天下統一。



清太祖努爾哈赤為清朝的開國君主,他替清朝的江山打下基礎,傳到了清世祖順治時,吳

三桂引清兵入關,擊敗闖王李自成,從此明朝江山易手。究其原因,除了清朝武力強大,

明崇禎皇帝生性猜忌,殺害大將袁崇煥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主政者都以己利為出發點,

處處阻礙下屬的舉動,甚至除之而後快,下一個遭殃的恐怕是自己。崇禎的例子不遠,希

望每個人都能以此警惕。



廿一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廿一史分別為:漢司馬遷著《史記》、班固《漢書》、南朝宋的范曄著《後漢書》、晉陳

壽著《三國志》、南朝齊沈約著《宋書》、唐房玄齡著《晉書》、梁蕭子顯著《南齊書》

、唐姚思廉著《梁書》、《陳書》、唐李百葯著《北齊書》、北齊魏收著《魏書》、唐令

狐德棻著《周書》、李延壽著《南史》、《北史》、魏徵著《隋書》、宋歐陽修著《新唐

書》、《新五代史》、元脫克脫著《宋史》、《遼史》、《金史》、清張廷玉著《明史》

。廿一史記載歷代的興衰治亂,忠奸賢愚的事蹟。

讀史書的人必須仔細考證,這樣才能博曉古今所發生的事,通達人事,就像親眼目睹當時

的景像一般。



心靈小語:

唐太宗曾經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從歷史的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到教訓,並

以此自我警惕。但是,事實似乎一直重覆著錯誤,這是不讀史書造成的嗎?真正的原因是

是不能體悟歷史教訓的嚴重性。



口而誦,心而維,朝於斯,夕於斯。



讀書不僅要口誦,心中也要不斷的思考,早晚都能照這種方法讀書,必然會學有所得。



心靈小語:

讀書要專心才會達到最高的效率,所謂眼到、口到、手到、心到,都要做到,如此才能真

是學有所成,眼睛要注視書本,心要思考書中的意義,口中朗誦,以幫助記憶,手要隨時

動筆記下心得,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以前孔子曾經向神童項橐請教,顯示聖人不恥下問的求學態度,古聖先賢尚且如此,現代

的人也應以此為榜樣。



心靈小語:

每個人的專長都不一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因此求學不分長幼貴賤,只要對方有

值得學習的長處,都是我們的老師。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孔子向神童請教,

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宋太祖時的中書令趙普,身居高位還努力不懈的研讀《論語》,我們更應以他為榜樣。



心靈小語:

古人常說:「學而優則仕。」意思是說,如果書讀得好,具備廣博的學識,就可以當官了

。那麼,當大官以後是不是可以不讀書了呢?正好相反,大官日理萬事,各種事務層出不

窮,若無廣博通才的學問,恐怕無法解決複雜的事件。因此,讀書是不分貴賤的,只是大

官在繁忙之餘,仍能抽空看書,實在難得。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尚勤學。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如負薪,如挂角,身雖勞,猶苦卓。



漢代學者路溫舒,為了讀《尚書》,以蒲草編織成席,向他人借來《尚書》抄錄在蒲草上

,以便閱讀,漢朝公孫弘曾用刀削去竹皮,抄錄《春秋》而讀之。這兩人雖然都貧困無書

,尚且想辦法讀書,我們更應學習他們好學的精神。

晉代人車胤幼年貧困好學,夜晚無法點燈看書,於是捉了許序螢火蟲,用紗囊包住,藉此

取光讀書。孫康寒也因貧寒無法點燈,在庭前借雪光讀書。這兩人雖然家境貧困,卻仍然

好學不輟,值得後人學習。

漢朝人朱實臣家境貧困,卻不忘讀書,利用上山砍柴的路上背誦書本。隋朝李密少年好學

,把未讀完的漢書挂在牛角上,利用放牧時間閱讀。兩人雖然勞苦,仍能努力向學,終於

成為不平凡的人。



心靈小語:

好學之人不論處於何種環境,都會想盡辦法克服,上述的路溫舒、車胤、朱實臣都是在困

難的環境下,還想辦法看書求學。我們處在這麼舒適的環境下,還不認真求學,實在說不

過去。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宋代文學家蘇洵,到了二十七歲才開始發憤讀書,終於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文人。蘇洵年紀

這麼大,才開始發憤讀書,同樣能成功。現在的年輕人,只要有心上進,一樣能夠成功,

不要等到年老才後悔。



心靈小語:

只要有心向學,永遠都不嫌遲。蘇洵二十七歲以後才開始努力讀書,都能成為著名的文學

家,我們身為年輕人,如果能及時努力,誰說成就不會更勝過蘇洵?有為者亦若是。



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自立。



宋代學者梁灝,年輕時雖不為人所知,但是八十二歲還能考中狀元,梁灝大器晚成,眾人

皆感驚奇,你們年輕人更應以此為榜樣,堅持不懈怠,方能有成就。



心靈小語:

八十二歲考中進士,不但令人佩服他的學識,他的毅力更令人讚嘆。現在也有不少的老翁

考大學,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實在值得欽佩。我們還年輕,學習能力最強,如果現

在就開始學習新知,將來的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瑩八歲,能吟詩;泌七歲,能賦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北齊人祖瑩,年僅八歲就能吟詠成詩;唐代人李泌,七歲就能在皇帝面前,以棋為題,即

席成詩。這兩人都是聰明好學的神童,你們這些剛開始學習的人,應以祖瑩、李泌二人為

榜樣,才能有所成就。



心靈小語:

孔子曾經用削竹子為箭,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神童雖然天資穎悟,但若能加以後天的栽

培,必能使神童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否則,縱使天資聰敏,也只是小時了了,大未必

佳。



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東漢才女蔡文姬,博通音律,可由其父的琴聲辨別第幾根弦斷了;東晉才女謝道韞脫口便

能吟出佳句。蔡文姬和謝道韞不過是弱女子,尚且如此聰慧敏銳,你們身為男子漢,應當

以此自我警惕。



心靈小語:

古代封建思想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因此縱有聰慧敏銳的文采,也無法發揮,歷史上的

才女寥寥可數,因此能被認為才女,必有過人之處。女子尚且如此聰慧早悟,男子也該急

起直追了。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彼雖幼,身己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學,亦若是。



唐朝劉晏,七歲便上書唐玄宗,被玄宗稱為神童,授官翰林正字。劉晏年紀雖小,卻已經

做了官,你們這些讀書的孩子也應該努力,立志向他們學習。



心靈小語:

見賢思齊是有志者應有的觀念,小孩子也不例外,看到有特殊表現的兒童,也該有一股迎

頭趕上的衝動。但也不能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否則會產生患得患失的心態,總之,盡力而

為就可以問心無愧了。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狗兒會看門守夜,雞會啼叫報曉,禽畜都有可取的長處,人類豈可沒有專長,沒有學習專

長,必然成為庸碌之人,連雞犬都不如,又怎麼稱得上是人呢?



心靈小語:

有人說:「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意思就是要培養一技之長,不要老是依賴別人,因

為別人的施捨不可靠,動物都能靠著技能謀生,如果不培養專長,真是連動物都不如。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蠶能吐絲,讓人織成絲帛,蜜蜂會釀花蜜,供人食用。人若不努力學習,貢獻社會,恐怕

連小小的蜜蜂和蠶都不如啊!



心靈小語:

蠶吐絲、蜂釀蜜,是昆蟲的本能,也是求生的技巧。人雖然不求過得多富裕,卻也要具備

基本的謀生技能。人非生而知之者,終究還是須要學習,不然就真的比不上動物了。



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年幼之時,要研讀聖賢之書,明白其中的道理,長大之後,就要實踐書中的道理。上則對

國君貢獻自己的心力,下則施恩澤於百姓。



心靈小語:

我們讀書的目的在於學以致用,學到知識和技巧以後,可以獨善其身,也可以兼善天下,

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能以學問揚名於世,光宗耀祖,使後代蒙受恩澤,這才是讀書最大的收獲。



心靈小語:

讀書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名留青史,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人生在

世不過幾十年,眨眼即逝。只有文章乃不朽的功業,大家可從寫作文章開始,從小立志,

有朝一日必然能在史上留下一筆。



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進一經。



一般人留給子孫一箱的黃金或錢財,我則用一部經典教育子女,使他成為聖賢。



心靈小語:

留給子孫金銀財寶,還不如教他求學問,因為金銀財寶總有用完的時候,只有學問是取之

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就是這個道

理。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勤奮向學必然有所收獲,偷懶嬉戲,不僅無益,甚至有害。大家都以此為戒,努力成一個

有學問的人吧。



心靈小語:

古諺云:「勤能補拙。」相信大家對這句話都很熟悉,即使資質不如人,總有成功的一天

,反之,自恃資質過人而不努力,也終將一事無成,這是不變的道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dsomeb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